摘要:2025年10月,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、流动性宽松持续、盈利结构修复三大驱动力共同作用下,A股有望延续“震荡上行、慢牛推动”的基本格局。文章首先从政策预期与制度创新、资金供给与外资流入、企业盈利与景气扩张、板块结构与主题风格四个维度,深入解析十月A股震荡上行的内在动力与外部支撑。然后在此基础上,对未来一个阶段的市场前景与风险进行展望与判断。总体来看,十月市场仍具备上行基础,但需警惕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、外部环境波动加剧、估值压力固化等风险。在结构上,中高景气行业和主题赛道仍将拥有超额收益机会,但也需要灵活应对风格切换与板块轮动。本文力图提供系统性视角及操作建议,以期对投资者在十月及之后的市场路径选择提供参考。
首先,政策预期是本轮十月上涨的核心变量之一。在四中全会即将召开背景下,相关“十五五”规划、制度安排、产业扶持方向等预期仍在市场中渗透。多家券商、策略报告判断,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规划可能成为市场的新拐点,这无疑增强了政策催化对市场的正面作用。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6turn0search3
其次,在制度层面,包括资本市场改革、注册制深化、产权保护、反垄断或公平竞争政策调整等,都可能为市场提供制度红利。若市场预期这些制度性支持落地节奏加快,则中长期配置层面的信心将进一步被巩固。随着“反内卷”导向被政策层面重视,相关落地方案若兑现,也将带动结构性投资机会。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6
第三,政策预期的兑现路径与节奏非常关键。若前期预期层面的利好不能及时落地,或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协同不畅,则可能引发逆向冲击。在十月的实际操作中,政策落地的节奏可能成为市场上下摆动的重要锚点。故而,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会议表达、地方配套及专项政策出台等细节。
在流动性层面,10月国内外货币政策环境整体偏宽松,这是重要支撑之一。国内方面,央行通过逆回购、MLF、常备借贷工具等手段调节流动性,以平滑跨季压力。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8turn0search6 外部方面,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为跨境资本流入提供利好背景。citeturn0search8turn0search2
其次,在资金结构层面,增量资金尤其是权益资金净流入,是上涨路径能否延续的关键。多份策略报告中指出,公募基金、私募、ETF资金、融资融券资金等有可能继续净流入,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,支持指数与板块分化。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2turn0search3
第三,外资流入是支撑市场中枢抬升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北向资金持续为A股带来增量。若全球宽松预期延续、人民币汇率稳定及风险偏好回升,外资流入有望在十月继续加码,为市场注入“硬通货”信心支撑。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3turn0search2
在基本面方面,三季报窗口是检验此次拉升合理性的关键节点。多数机构预测,2025年三季报整体盈利有望出现结构性回升,尤其是科技、制造与周期性行业可能率先改善。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2turn0search6 若盈利能兑现,对市场信心构成有力支撑。
其次,景气扩张方向的行业更容易获得溢价。当前市场更偏好AI算力、半导体、自主可控、先进制造、新能源等方向。若这些行业在十月继续表现出色,将引导市场风格与热点方向。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0turn0search2
第三,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区间。即便盈利增长可期,但若估值水平过高,则可能存在回撤风险。因此,市场表现可能以结构性突破为主,而非全面爆发。投资者需在高景气行业中精选具备业绩支撑的标的。
从板块结构来看,在十月的震荡上行中,主题赛道与结构性板块仍可能是主流。科技、计算、半导体、新能源等具备成长与景气属性的板块,预计仍能吸引较多资金配置。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2turn0search3
另一方面,“反内卷”方向在今年被视为政策导向之一。若相关政策信号落地,如减税降费、压减低效产能、鼓励创新投入等措施出台,相关受益行业(如中小制造、消费升级类)或可迎来估值修复机会。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6
此外,风格切换与板块轮动在震荡上涨阶段尤为频繁。即便大方向向好,也可能出现短期风格波动(如从成长切换至周期或价值)。在这种背景下,策略应具有灵活性,及时跟随热点轮替与风格演进。
总结:
回顾全文,十月A股震荡上行的三大驱动力可归纳为:政策预期(尤其以四中全会与制度安排为代表),资金供给与外资流入(流动性与增量资金结构的支撑),以及盈利结构改善与景气扩张(基本面回暖的核心支撑)。在这三条动力的共同作用下,市场有望延续慢牛格局、结构性上行。
展望未来,尽管上行动能仍在,但风险也不应被忽视:政策兑现不及时、外部环境扰动、估值透支、风格切换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短期波动。总体而言,把握结构而非搏击全局,应重点配置高景气与主题赛道,同时保持灵活性与防守意识。